如何整理自己的手机桌面

📅  2017 年 2 月 8 日 📖  阅读时间 1 分钟

前言

随着手机硬件的不断发展,现在在手机上几乎能完成原先在电脑上全部的工作了。我自己也经常通过手机的终端应用连接到学校的云上,非常方便。
同时,像支付宝,滴滴打车这样的工具应用的普及,原先鲜有人使用的手机 App 从新鲜事物逐渐演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可是,App数量的爆炸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常用和不常用的软件的界定,摆放的位置等等。
关于如何让自己更加高效地使用手机,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借着此文,分享一下我对手机桌面整理的心得。

放进文件夹

维度1:生活目标

在讲这个维度之前,先讲一个我学设计的朋友的的新想法。

  • 当你的房屋构造为「卧室-厕所-厨房」,你在起床后自然会先去厕所,然后再去厨房热牛奶。
  • 可以当你的房屋构造改为「卧室-厨房-厕所」之后,在尿不是很急的时候,你有很大几率会前往厨房先热牛奶,然后乘着这个时间去厕所。

外界的结构有时候会影响到你的选择,手机App的摆放亦是同理。

举个例子,最近要期末考试了,但小明还是每天花很多时间在游戏中。那么为了减少游戏的时间,将游戏存放于一个复杂文件夹的第N页,就人为的提高了打开游戏的难度。
这样做就会减少两个来源的打开次数:

  1. 在用其他应用。 在首页瞥到一眼游戏,然后打开来玩。
  2. 想玩。但是感觉打开过程繁琐。
    很多人质疑上述的2是否真的有成效。但我认为,至少对于打不打开游戏这件事,你会比平常直接点开多了2~3秒的思考时间,还是非常关键的。
    在撰文时,这本是最后一个考虑因素,不过我觉得还是提到前面讲可能比较好一点。

维度2:使用频度

对于物品分类,我可能是有强迫症的那种。
比如我的代码,论文的文件夹在存放时,为了多年后的自己能轻松找到想要的文件,构建了比较详细的按内容分类的目录结构。

但是对于手机App,什么都要分类的,或者说全部应用按照一个模式来进行分类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呢,由于手机中存在大量的使用频度不高但在某些时刻重新安装却异常麻烦的应用。比如用来科学上网的「Shadowsocks」,在国外的时候是完全不需要使用的软件,但是有时候急着回国,结果机票酒店软件都和Facebook绑定的话,没科学上网的应用可就麻烦了。
所以像这样的应用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分类,然后放在一个小角落,平常也不去用,但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总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维度3:软件类型

然后在分类中需要考虑的可能就是类型。比如购物类软件(如「淘宝」,「Amazon」),文档处理类(如「Microsoft Office」)。
但是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不能一味的按照类型。比如「支付宝」,虽然是购物类的,但是由于其使用频度极高,在付款时每次都要点进一个文件夹的话,非常的耗时,我们可以选择将其单独放在外面。同理,像「微信」,「淘宝」都可以放在外面,方便使用。
那么在分类后,如何更加有效率的摆放呢,下面继续来谈,

摆放位置

找到最适点位

摆放位置上,由于每个人的手及手机大小不同,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不好一概而论。
但是最佳的位置,对于每个人是固定的。

最佳点在于你正常持握手机时,放松状态的大拇指放着的点。

有了最佳点,次佳点自然是在放松状态的大拇指能滑动到的点。
对于每个App桌面来说,能够满足次佳点的位置一般也就3-4个,所以一定要将自己使用频度最高的放在这些点位上。

相关App附近摆放

在附近摆放相关App,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就以无法脱离的「支付宝」来展开。
长时间在固定位开启,久而久之对该类型的软件都会产生一种「好像在这里」的错觉。那么我们将其他支付类或是购物类的软件整理后的文件夹放置在「支付宝」的附近,就能够降低 App 搜寻的时间成本,藉此来提升手机的使用效率。